有一種生氣叫「中醫·梅核氣」
你是否經常會有喉嚨不舒服,有異物感粘著,想清清嗓子的習慣?這種感覺就像「如梅卡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明明沒有疼痛的感覺,卻一直困擾著你。這時你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梅核氣」。
一、那什麼是「梅核氣」?
「梅核氣」,是一個中醫病名,是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好似梅核阻於咽喉,但無咽痛和吞咽困難,同時還伴有多慮、失眠,甚至情緒低落等現象。簡而言之,就是患者自覺咽喉裏像塞著一個梅核,無疼痛,但不能排出的異物梗塞感。患者只能通過咳嗽、咳痰或者吞咽來緩解不適,而吞咽唾液時,尤為明顯。雖不影響進食和呼吸,但卻讓人非常不爽。
二、「梅核氣」有哪些主要症狀?
1)自覺有咽部異物感
例如:有梅核氣的人常常會自覺咽喉有異物梗塞感,咽不下去也咳不出來,但能照常進食;還可能會伴有燒灼感、蟲爬感,嚴重時還會波及耳部、頸部及頭部,甚至自我感覺影響呼吸。
2)症狀輕重與情緒波動有關
例如:梅核氣的表現常於情緒低落或緊張時加重,情緒平穩時會好轉甚至完全沒有症狀。
3)常伴有抑鬱或焦慮情緒,還可伴有胃腸道症狀
例如:心煩疑慮、胸脅脹滿、噯氣、噁心、納呆、困倦、消瘦等。女性可能還伴有月經不調、夾有血塊,舌質暗滯等表現。
三、為什麼會得「梅核氣」?
1)精神因素:中醫認為,梅核氣多因情志不調所誘發。例如:生氣、抑鬱、悲痛、多疑等不良情緒,以及長期過度緊張、疲勞等,都會引起梅核氣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2)體質因素:中醫認為,有梅核氣的人,很有可能是肝鬱脾虛的體質。這類人常常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脾胃差,二是時常肝鬱、情緒低落,所以本病多見於青中年女性,男子亦可見。
四、中醫的「梅核氣」是否就是西醫的「慢性咽喉炎」?
實際上,梅核氣和慢性咽炎是兩個概念,有大小之別,梅核氣是慢性咽炎的一種類型。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
梅核氣 | 慢性咽喉炎 |
1)喉部異物感,咽部癢感、燒灼感、乾燥感或刺激感。但不礙飲食,症狀的輕重與情志的變化有關。 2)腸胃蠕動不正常,腹部不適,胃內有氣往上頂,食欲不振,噁心,反酸。 3)情緒方面:煩躁焦慮恐懼抑鬱,周身乏力,嚴重失眠。 4)在咽喉外部用揉摩方法可直接觀察到病灶狀況,揉摩時異物感同時消失。 | 1)咽部癢感、燒灼感、乾燥感或刺激感,還可有微痛感。 |
五、那得了「梅核氣」又該怎麼呢?
1)肝鬱氣滯型:好發於氣鬱體質之人,常伴有噯氣太息,胸脅脹痛,失眠多夢,女性有經前乳房脹痛、月經失調等。
①飲食調理:可選擇玫瑰花茶、綠茶、胖大海、海帶、紫菜、莧菜、蘿蔔、山楂、烏梅、洋蔥、芫荽等。
②推薦茶飲:烏梅山楂飲——烏梅、山楂各3枚,冰糖5克。開水沖泡烏梅、山楂15分鐘後,融入冰糖。待水溫下降後,將烏梅山楂飲含於口中,緩緩咽下,以使得充分滋潤咽部。可以連續服用1到2周。
2)痰氣鬱結型:好發於痰濕體質、氣虛體質之人。常伴有胸腹部脹悶、不欲飲食、倦怠乏力、神疲嗜睡、咯吐粘痰等。
①飲食調理:可選擇百合、薏苡仁、山藥、白扁豆、茭白、絲瓜、芹菜葉、南瓜秧尖、生薑、陳皮等。
②推薦粥食:薏米芡實粥——薏米100克、糯米50克、芡實20克,洗淨後加水同煮粥,待到芡實煮熟變粉後,即可服用,每週不少於3次。
五、「梅核氣」應如何預防調養呢?
1)情志方面:
學會減少壓力,保持愉悅心情。梅核氣是情緒失常導致的功能性病變,因此消除思想顧慮、避免情緒緊張對疾病的預後非常有利。可以說,好的情緒本身就是治療梅核氣的一劑良藥。
2)飲食方面:
飲食宜清淡、有營養、易消化為主。平素可多食用疏肝理氣、健脾化痰的食物,如陳皮、山楂、山藥、胡蘿蔔、芫荽等,少食甜膩生冷、辛辣刺激等物。
3)運動方面:
想要避免梅核氣反復發作,日常可以增加一些體育運動,鍛煉身體,既能促進氣血流暢,又能排解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對於改善氣鬱的體質非常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