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赤赤痛? 尿道炎防治有方法
尿道炎是泌尿系統的一種常見疾病,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患上尿道炎。發生於腎臟、膀胱、尿道、輸尿管以及前列腺部位,而前列腺雖不屬於泌尿道系統,但其會影響男性排尿功能,但受感染者不一定會出現任何徵候與症狀。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最常見是大腸桿菌(E. Coli)感染,佔所有尿道炎之70%。
原因:
- 病原體感染
- 尿道損傷
- 尿道狹窄
- 尿道內異物
- 鄰近器官炎症蔓延:如男性的前列腺炎、精囊炎,女性的陰道炎、宮頸炎等,其炎症可能蔓延至尿道,引發尿道炎。
- 不潔性生活
- 其他因素:如長期精神緊張、免疫力低下、水分攝入不足、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等,也可能增加患尿道炎的風險。
- 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在 4~8 歲中很容易發生尿道炎,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的尿道異常,特別以小女生較為常見。
症狀:
- 尿頻
- 尿急
- 尿痛
- 血尿
- 排尿時有灼熱感
- 尿液混濁或是有惡臭
- 膀胱或是下背部疼痛
鑒別
尿道炎 | 急性腎盂腎炎 | 膀胱炎 | 急性前列腺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
共同點 | 尿頻、尿急、尿痛 | ||||
不同點 | 尿液混濁或是惡臭、膀胱或下背部疼痛 | 腰痛、畏寒、發熱。 | 主要累及膀胱,終末血尿或全程血尿 | 通常還伴有會陰部不適、排尿困難以及發熱等, | 陰道分泌物增多,或帶有腥臭味,外陰及陰道口瘙癢 |
檢查 | 尿常規檢查中常有膿細胞;體檢時可能伴有腎區的叩擊痛 | 尿培養結果可能顯示有細菌生長 | 通過前列腺液的檢查確定是否存在炎症 | 檢查分泌物可找到滴蟲 |
中醫認識
尿道炎在中醫學上歸屬於“淋證”的範疇。病位在腎與膀胱,其病因以濕熱為主,見小便頻急,滴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臨床表現。
症狀 | 治法 | 方藥 | |
膀胱濕熱 | 尿頻,尿急,尿痛,惡寒發熱,小腹脹痛,腰酸 | 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 八正散加減 |
濕熱下注 | 小便熱澀疼痛,尿色紫紅,或小便渾濁如泔漿;或小便挾有砂石,絞痛難忍,常伴少腹拘急或腰腹絞痛,口苦口渴等 | 清熱利濕,解毒化濁 | 四妙丸、小薊飲子、萆薢分清飲、三金湯等 |
肝鬱氣滯 | 小便澀痛,刺痛,頭暈目眩,口苦,胸脅脹滿,少腹脹痛,婦女可見月經不調 | 疏肝理氣、清熱通淋 | 丹梔逍遙散加減 |
脾腎虧虛 | 小便清長,勞累即發,或尿道口有白濁,女性白帶多,腰膝酸軟,大便稀薄 | 健脾補腎、益氣固澀 | 補中益氣丸加減 |
對於尿道炎易發的人群,醫師推介以下兩款茶飲,可預防尿道炎:
- 車前草茶
車前草20g,煎水或熱水沖泡。
車前草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適合濕熱體質人群飲用,車前草性寒,不宜長期飲用。
- 茯苓薏米茶
茯苓20g 白朮20g 薏苡仁20g 山藥20g
加800ml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即可。
具健脾益腎,固澀、清熱的功效,適合尿道炎之虛症人士飲用。
預防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發物,如辣椒、海鮮等。
- 注意個人衛生:每天清洗外陰,保持乾燥;避免不潔性生活。
- 多喝水:每天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以沖洗尿道,不要憋尿,減少細菌滋生,。
- 及時治療鄰近器官炎症:如前列腺炎、陰道炎等,以防止其蔓延至尿道。
- 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增強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