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logo

痛經無可避免?中醫幫你減輕痛楚 – 劉加醫師

痛經無可避免?中醫幫你減輕痛楚

痛經,又稱經痛或月經絞痛,是女性月經來潮期間出現的疼痛。在月經開始後24小時最劇烈,經過2~3天後消退。疼痛常為痙攣或持續的鈍痛,可能伴隨背痛、腹瀉、惡心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昏厥。行經時,少許腹脹是正常反應,但出現經痛則要予以重視。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年輕女性多見原發性痛經,成年以後的女性則有可能是繼發性痛經,可咨詢醫生及進行相關診斷,必要時會採用影像學、宮腔鏡等檢查明確病因。

痛經原因

  原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
原因 原因不明確,可能與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垂體後葉加壓素內源性縮宮素等有關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感染粘膜下子宮肌瘤盆腔黏連等

西醫治療

原發性痛經:止痛藥或避孕藥等

繼發性痛經:藥物治療無效者,須手術治療。

中醫對痛經的認識

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中醫會根據其疼痛發生的時間、部位、性質、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況,辨其虛實寒熱,在氣在血。一般痛在經前、經期,多屬實;痛在經後、經期,多屬虛。痛脹俱甚、拒按,多屬實;隱隱作痛、喜揉喜按,多屬虛。

內治

  症狀 治法 方藥
氣滯血瘀型 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經量多少不定,顏色暗紫、有血塊 理氣行滯,化瘀止痛 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
寒凝血瘀型 經前或經期少腹疼痛,得熱則減,經血量少,顏色深紫黑,畏寒 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延胡索、乾薑、肉桂、小茴香等
氣血虛弱型 經期或經後腹痛綿綿,喜按喜溫色淡質稀。 補氣養血,調經止痛 熟地、人參、當歸、黃芪等
肝腎虧損型 經期及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經量少,色淡紅,伴腰酸背痛,頭暈耳鳴等 補益肝腎,理氣止痛 白芍、杜仲、巴戟天、續斷等
濕熱瘀阻型 經前或經期,少腹刺痛而有灼熱感,拒按,顏色暗淡,質黏膩 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吳茱萸、川芎、艾葉、桂枝等
針灸

實證:以行氣活血,調經止痛為主。選取中極、三陰交、地機、次髎、十七椎、關元、血海等穴位。

虛症:以調補氣血,溫養衝任為主。選取關元、足三裏、三陰交、脾俞、腎俞、十七椎、次髎等穴位。

日常調護

飲食:經前一星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運動:每日進行適量運動,如瑜伽、散步、慢跑等,促進盆腔血液循環。

睡眠:充足睡眠可穩定內分泌及幫助對抗發炎,可減輕痛楚或減少痛經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