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logo

【逐月養胎重點調理】盧肇聯 醫師

現代人都非常注重養胎,到底孕期要如何調理身體?早於北齊年代的名醫徐之才已著書道出《逐月養胎法》,現由中醫師簡述從形態變化的角度來描述胚胎發育的過程。

每月胚胎的發育變化 (圖1)

盧肇聯中醫師指出,關於孕產的中醫學理論,最早可以於馬王堆出土的帛醫書《胎產書》,約成書於公元前兩世紀。現今比較為人所熟悉的,是北齊年代的名醫徐之才的《逐月養胎法》,可惜著作現今已亡佚。到唐代初醫家楊上善對《黃帝內經》的注解,對懷孕有一簡潔的論述:「一月膏,二月脈,三月胞,四月胎,五月筋,六月骨,七月成,八月動,九月躁,十月生。」

孕期每月也在變 《黃帝內經》時已清楚知道孕期為十個月,而且還精簡地用一個字來描述孕婦懷孕時每個月胚胎的生理發育變化特色。

一月「膏」: 甲骨文中已有這個字,本義作「肥」解釋,是脂肪特別多的意思,表示在剛剛懷孕的第一個月,胚胎就像一團黏稠的脂肪狀物體。即懷孕第一個月,受精卵快速分裂,細胞數目以倍數增加,一團細胞內三個胚層形成,未來會分化成各個系統。

二月「脈」: 人體中如水之分歧分流者為「脈」。第二個月胚胎重點發育在血脈,第二個月胚胎的密度和濃度都比第一個月高,孕初期的兩個月,胚胎都呈現為脂肪狀物。懷孕第三至第八週,屬於胚胎期,還未正式稱為「胎兒」。這時細胞快速的分裂,心臟、腦部、眼睛等都開始發育。第八週,胎兒已長得似人型,臉部、軀幹、外耳成形,手指變得修長,能分辨出腳趾。胎兒骨骼形成,神經肌肉也在迅速發育。

三月「胞」: 「胞」字有「肉」和「包」的意思,就像人包在一層膜之中,這層膜稱為「胞衣」,類似現在所說的羊膜,有保護胚胎免受外界干擾的作用。

四月「胎」: 就是胎兒的意思了。在第九週開始,進入了「胎兒期」。胚胎期結束,主要器官系統都開始建立。古人意識到這時期胎兒的五臟六腑,逐漸成形。「五月筋,六月骨,七月成」:胎兒發展到第五個月,發育重點是「筋」,第六個月是「骨」,到第七個月,已經大致完成。

五月長毛髮: 母親開始會感到胎動。這時胎兒胎毛覆蓋全身。頭髮、睫毛及眉毛開始發育,指甲可清楚看見。下肢完全成形。

六月胎兒體重增: 這時胎兒不但體重增加,身體更成比例,胎兒頭髮生長,眉毛及睫毛已形成,眼睛基本構造完成發育。

七月已能適應宮外生活: 當聽到七星寶寶,即是只得七個月的早產嬰,其實七個月的胎兒,雖然呼吸系統中肺泡及肺的功能仍不成熟,但仍可作氣體交換,基本上已可以適應子宮外生活。其腦部和神經系統開始引導節律性的呼吸運動,胎兒初步能控制體溫,也可由神經系統控制睜眼及閉眼。

八月「動」:字面上可解作有所作為或行動的意思。到懷孕八個月時,胎兒已長大到一個程度,會令孕婦如負載重物,行動比較費力。第八個月,脂肪和肌肉組織的發育使胎兒體重增加,骨骼充分發展。胎兒身長約為38-43厘米,體重約2000克。這重量確實讓孕婦活動起來會有負擔。

九月「躁」:乃舉動疾急之意,也隱含不安靜或擾動不安之意。可能是表示胎兒在母腹中活動頻繁,令孕婦易感到躁動不安。

十月「生」:胎兒已準備好要出生了。 在第三十八週時,胎兒已足月,身長約為48-52厘米,足月兒的體重約3000-3600克。胎兒體積佔滿母體的子宮腔,胎位通常頭部在下方,準備離開母體。

歷代中醫對胎兒在母體內發展的認識,內容與胎兒實際發展頗為吻合。盧醫師表示,自隋代以後,發展出「逐月養胎論」。正統醫家論及胎兒成長和孕期保健時,多以此為依據,可說是中醫優生學的始祖。

P3- 1p ………………………………………………………………………

每月養胎飲食法

一直以來,懷胎生子是人生大事,孕產過程在古代的衞生條件下,更是性命攸關。前文提過,北齊醫家徐之才的十月養胎法,原文經已亡佚。直到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婦人方上・養始第三》內的記錄,明言為「徐之才逐月養胎方」,我們才有機會了解古代名醫對孕產的經驗。

盧醫師指出,養始法中,孕婦自受胎之後,共有六大範疇必需戒掉:「曰房事,曰飲食,曰七情,曰起居,曰禁忌,曰醫藥」。徐之才「逐月養始論」中,比較集中記錄對孕婦生活習慣及飲食的調攝護養。其飲食調攝的重點在於「毋食辛臊,無寒飲;無大饑,無甚飽」,意思是孕婦要避免辛辣,腥臊的食物,不要飲食生冷,要保存身體陽氣;不要饑飢,也不要過飽,要定時、定量的進食。這些大原則,看似老生常談,但的確是對孕婦最有益的方法。重點在細節,古代醫論中每個月的飲食重點,現今看來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提倡的「逐月養胎飲食法」。

一月「飲食精熟」 「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酸美受禦,宜食大麥,無食腥辛,是謂才正。」 初懷孕的婦女,飲食上應食得精,而且要熟爛。在主食上應多吃大麥,調味方面以酸味為主。根據記載,第一個月胚胎由肝脈所養:中醫學認為,酸味入肝,能補肝以養胞胎。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孕婦多喜酸味食物,以刺激食欲。對於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禁食,以免影響胎氣。以現今營養學角度認為,除了大麥外,孕婦的餐單應注意全面的營養,包括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鈣質、葉酸、維他命、鐵質、鈣質等,才能達到古人所謂「飲食精熟」的要求。

應多吃的食物包括:奶類、各種豆類、魚肉、雞肉、瘦豬肉、肝臟、花生、核桃、粟米、雞蛋白、蛋黃、檸檬等。含有豐富的鈣質的食物有:牛奶、芝士、小魚乾、莧菜、髮菜、黃豆、黑豆、黑芝麻等。含有豐富的鐵質的食物有:蛋黃、肉類、肝臟、深綠色葉菜、全麥麵包、五穀類等,鐵質可以補血,幫媽媽和寶寶預防貧血的問題。

維他命及葉酸:維他命B群、A、C、D、E、K和葉酸,對孕婦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維化命可以減緩懷孕期的不適,像是噁心、頭痛、失眠、抽筋等,也有助胚胎發育。無食腥辛,意思是不要進食腥味和辛辣,甚致是開始變壞的食物,例如魚生、刺身、生蠔、辣椒、花椒、八角等。這時候孕婦及胎兒未穏,應避免生食魚腥和海產,以免感染細菌和病毒。懷孕初期孕婦氣血下注子宮養胎,母體氣血相對虛弱,應忌食動氣耗血的辛辣食物,減少對身體氣血等有用資源的消耗,為胎兒的成長打好基礎。

二月 飲食「平和」宜「清淡」  「妊娠二月⋯⋯足少陽脈養⋯⋯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裡,當慎護之,勿驚動也。妊娠二月,始陰陽踞經,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即萎悴⋯⋯」

妊娠二個月,是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心臟、腦部、眼睛、大腦已經初部建立,孕婦應注意攝入足夠蛋白質、脂肪、鈣、鐵、鋅、磷、維他命A、B、C、D、E 和葉酸等的營養物質。「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這時胚胎是最不穩定的階段,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無論是飲食,還是生活環境之變化,母體感受寒熱之邪,胚胎都會即時受到影響。因此這時期飲食的大原則是「平和」及「清淡」,當然還是要有充足的營養。

食材的選擇上,可多選孕婦平常愛吃的食物:瘦肉、雞腿、魚類、三文魚、雞蛋、蛋黃、米飯、麵、牛奶、豆漿、新鮮水果及綠葉蔬菜為佳,烹調方法以蒸、煮、烚等較為合適。

懷孕期分泌的荷爾蒙中,幫助胎盤形成與發展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黃體素,會因為濃度不斷上升造成孕媽媽孕吐和消化不良。飲食指導必然是以不傷胃氣為主。所有膏粱厚味,辛熱肥甘,以及炙煎油炸,凍飲、酒精、咖啡因,都在禁忌之列。膏粱厚味,辛熱肥甘等物,阻礙胃部消化,刺激腸胃,還會使孕婦體內熱邪壅滯,造成陰陽失調,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發育,必須避免。

三月 開始胎教 「妊娠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子美好,數視璧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 這個時期,胚胎已發展成為胎兒,已經能感受到外界環境變化,而且開始有記憶。這個時候,小生命就如白紙張,他的人生旅程有多精彩,就是這時候一點一滴地由父母累積,懷孕第三個月是開始胎教的時候。古人認為,若要想子女長得美好端正,母親應多看美好事物;若想孩子賢良有道德,孕婦本身的思想言行,及外間接收到的言語應文雅莊重。母親的心情、外界的事物對胎兒的發育都有直接的影響。

胎兒發育的指標上,上肢已發展到成人正常的比例,胎兒已開始成人形。腎臟、消化系統開始成熟,胎兒開始吞嚥羊水,膽汁也開始產生,脾臟取代肝臟負責血球生成的功能。因此,飲食上除了要有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也需要補充足夠的鐵質和維化命。

食材的選擇要以新鮮、天然為原則。避免食用加工食物及醃製品,例如香腸、火腿、魚蛋,午餐肉、鹹魚等。醃製品在烹調過程容易產生微量的亞硝胺致癌物,避免進食可減少體內的毒素,令母體排毒壓力減少,讓肝臟和腎臟得以好好休息。

食材方面,和孕初的兩個月選擇差不多,可以適量加入豆芽,豆腐、豆腐、豆乾、豆角等,有效補充蛋白質。肉絲、魚湯、魚肉、豬肉、豬蹄、牛肉都是很好的肉類選擇。蔬果也可以選擇菜心、白菜、芹菜、菠菜、黃瓜、紅蘿蔔等。

如果孕婦常常欲吐,食慾不振,日常可以食用粳米粥,可以和胃止嘔,保護胃的正常功能。如果孕婦胃口不錯,又想補益氣血,烏雞是一個非常好食材。

四月 營養需求大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食宜稻粳,羹宜魚雁,是謂盛血氣以通耳目,而行經絡⋯⋯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當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 這時期胎兒六腑: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成長,牙齒、五官、四肢都在迅速發育,對營養需求增加,古人認為孕婦應多食海鮮,河鮮和野禽,雞、鴨、鵪鶉等。

孕期初的三個月,早孕反應比較大而出現時時嘔吐,但到第四個月太多都減輕了。這階段身心皆舒適,胎兒的內環境穏定,胎兒和母體對能量和營養需求大,孕婦食慾又會變得旺盛。胎兒現在進入了高速生長的時期,需要較多的澱粉質、蛋白質、脂肪、鐵、鈣、鎂、各種維他命等。如果第一孕期中(孕1-12週)曾有過嚴重早孕反應,或者本來體質較虛弱的媽媽,身體營養狀況欠佳,到第四個月更應著重營養攝取,追回過去3個月的損失。營養上要著重補充蛋白質,但蛋白質卻又不容易消化,因此充滿生活智慧古人,已懂得以魚雁作羹,孕媽媽如果不能進食太多肉類,可選擇多喝魚湯、雞湯、肉湯,或將肉切成細絲烹煮,幫助消化。

孕婦的飲食要滿足兩個生命體的營養需要,需要比平時雙倍的營養,但又要留意合理的攝入熱量,以免出現超重、羊水過多、水腫等脾虛濕盛情況。本階段要繼續避免食用過鹹、辛辣和冷食,如大蒜、辣椒、凍飲等。這些都會成為腹瀉、流產及早產的原因。

懷孕四月補充鎂質對促進胎兒肌肉健康至關重要,也有助骨骼的發育。含有較多鎂質的食物有:牛油果、黑巧克力、堅果、豆類、全榖類、深綠色蔬菜等。並可多選食材:海魚、魚肉、蝦仁、海參、雞、鴨、鵪鶉、肝臟、牛肉、牛奶、核桃、芝麻、杏仁、甘薯、南瓜、菠菜、韭菜、粟米、小米、粥、牡蠣。

五月 「少食多餐」 「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無大飢,無甚飽,無食乾燥,無自炙熱,無勞倦」,「其食稻麥,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

懷孕五個月,胎兒的四肢已成長,前文提過發育重點在「筋」。主食以米麵為主,應多吃高蛋白、高鐵質的牛、羊肉去滋養五臟:心、肝、脾、肺、腎。這時胎兒漸長,孕婦下腹部隆起,腹部有下墜鬆弛之感。腸胃易受壓迫,食物在胃裏不易消化,為解決這情況,孕婦可以每頓飯減少進食量,將一日所需的食物份量分到四至五餐,進行「少食多餐」。但必須留意,如果餓了要及時進食,同時也不應吃得太飽,否則令胃的正氣受損,影響營養正常吸收。除了飢飽,「飲食調以五味,養氣以定五臟」。意思是飲食必須均衡,每種營養素都要有充足的吸收,才能令胎兒的五臟健康成長。人體中的五臟,是儲藏精氣的地方,只有儲藏充足的精氣,功能才會正常運作,因此這階段是器官成長的關鍵時期。

懷孕到五個月時,孕婦容易出現貧血,要小心謹慎,補充足夠的鐵質。一般生育年齡的女性鐵質每日建議量是每日補鐵2毫克,而孕期應加倍為4.4毫克/日,然而腸吸收量只有10%,因此孕媽每日應補鐵40-60毫克,同時也必須補充葉酸400微克以上。

鐵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有:紅肉(牛、羊),動物肝臟、蛋黃、海藻類、菠菜、莧菜、荷蘭豆、紫蘇葉、大豆、黃豆粉、黑糖、蜂蜜。另幫助胎兒的骨骼及牙齒發育,需要補鈣。高鈣食物包括:芝士、牛奶、豆腐、雞蛋、蝦、魚、海帶等,同時也需要補充維他命D,才能有助鈣質的吸收。長期在室內工作的孕婦,除考慮服用維他命D,也應每日外出增加曬太陽的時間,令身體能產生足夠維他命D,以促進鈣的吸收。食物可選食材:豬扒、豬肝、鴨、雞蛋、魚、泥鰍、海參、青椒、茄子、豌豆、豆腐乾、菠菜、莧菜、桂圓肉、蓮子、核桃、黑糯米、大棗、紅棗、小米等。

舒展肢體 胎兒發育更有益 「妊娠六月:六月之時,兒口目皆成,調五味,食甘美,無大飽」,「食宜鷙鳥猛獸之肉,是謂變腠理紉筋,以養其氣,以堅背膂。」

懷孕到第六個月,孕婦身心已適應懷孕的生活,是身體較為舒適的孕中期。這時期胎兒體重增加,身體更成比例,胎兒頭髮生長,眉毛及睫毛已形成;眼睛基本構造已完成發育。飲食上的大原則仍是五味均衡,食得優質、不要太餓和太飽。古人認為食宜「鷙鳥猛獸」之肉,是指鷹、雕、虎、豹之肉,現今當然不能選擇這類食材,但可吃一些禽類、牛羊等動物肉,以強健胎兒腎氣,令肌肉皮膚成長,筋骨有力。另鐵質、鈣質、鎂質的攝取量一定要充足。鐵是生成血紅蛋白的重要礦物質,有足夠的血紅蛋白,才能夠把氧運送給細胞。

同時由於孕婦體內能量及蛋白質代謝加快,這時期對維他命B群的需求會大大增加。維他命B群無法在體內儲存,必須有充足的供給才能滿足需要。維他命B群含量豐富的食物有:糙米、瘦肉、洋蔥、沙甸魚、鯖魚、雞肉、胚芽、肝臟、蘑菇、粟米、三文魚、堅果、黑芝麻、西蘭花、紅蘿蔔、香蕉、蛋黃、蠔肉、鱔、乾貝等

飲食以外,孕婦的體型會顯得更加臃腫,生活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從事一些輕量的體力勞動,例如陽光下散步,經常到室外伸展,既可呼吸新鮮空氣,又可舒展肢體令氣血流暢,有益胎兒發育。

p6-1P …………………………………………………………………………………………….
小題: 營養份量需求大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勞身搖肢,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血氣。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謂養骨而堅齒。」

古人認為懷孕七個月時,胎兒骨骼和牙齒快速成長,孕婦應當時時運動,使血氣運轉。無論飲食,或者起居生活,都要預防寒氣侵襲,住處需保持乾燥通風,但温度不能太低而冷孕婦受寒。胎兒雖然已可以適應子宮外生活,但飲食仍要避免寒涼凍飲,以免引發早產。

懷孕七月以後,胎兒神經系統漸漸完善,代謝活動增強,需要大量的熱量和蛋白質;胎兒體重增加,對營養份量需求更大,而體內需要貯存更多的營養素。此時母體活動也較多,孕婦需要的營養也相應提升。因此,孕七月飲食除了要食得精,份量也同樣重要。

胎兒大腦、神經系統、視網膜的發育,需要補充優質油脂:DHA、EPA、腦磷脂、卵磷脂等營養素。孕婦可以交替地吃富含DHA類的食物:核桃、松子、葵花子、杏仁、榛子、花生等堅果類食品,還有海魚、三文魚、魚油,雞蛋等。

孕婦需持續補充鈣,可選吃海帶、紫菜等海產,同時也要持續補充鐵質,維持造血功能。這時大量的補充熱量和營養素,需要提升母體的代謝率,去轉換成有用物質供及胎兒,所以古人提倡「勞身搖肢」,確實是有根據的。如果多食少動,容易引起孕婦超重,出現妊娠水腫、妊娠糖尿等情況。要避免妊娠高血壓,孕婦飲食中要減少鹽的攝入量,忌吃醃制食物如鹹菜、鹹蛋等鹽分高的食品,已有明顯水腫時,就必須要控制每日鹽的攝取量,限制每天在2克左右,也建議向專業人士或中醫師諮詢。

可選擇食材:海帶、紫菜、猴頭蘑、冬菇、冬瓜、白菜、番茄、豆腐、花生、豬肝、豬腰、牛肉、鵪鶉蛋、蓮藕、鯉魚、烏雞、枸杞子、紅棗、紫菜等。

適當運動 定量進食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膚革,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謂密腠理而光澤顏色⋯⋯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無食燥物,無輒失食,無忍大起」。

懷胎八個月時,胎兒的眼、耳、口、鼻等孔竅都形成了;胎兒皮下脂肪開始堆積,是胎兒皮膚能有健康有光澤的決定性時刻。孕婦要有適當的運動,同樣也應當注意要有足夠休息,不應過份勞累,情緒上應心平氣和,保持平穏,不要大起大落。飲食方面,不吃肥膩,或熱氣的食物,並定時定量進食。

孕八月屬妊娠後期,胎兒日趨成熟,子宮佔據了大半個腹部,孕婦的胃易被擠壓,胃納量受到影響,而常常有少吃就飽,或經常易飢的感覺。這時飲食原則應因人而異。若胎兒發育較好,孕婦又較胖的,應限制一下飲食,以防胎兒長得過大,造成分娩時困難;相反,若孕婦體質較弱,胎兒發育偏慢,則應加強營養,吃得好也要吃得多一些。

胎兒開始在肝臟和皮下儲存脂肪。如孕婦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將導致母體內的蛋白質和脂肪分解,易造成蛋白質缺乏。優質蛋白食物可選:魚、蝦、蜆肉、雞肉、雞蛋、奶和豆製品。碳水化合物可選:大米、粉麵、小米、玉米、燕麥,薯仔、蕃薯、紅蘿蔔、全棵西蘭花等。

近年來,隨著醫學界對微量元素的重視,檢測方法的大大改進,有研究發現胎膜早破的產婦,血清中「銅」元素值均低於正常破膜的產婦。這說明胎膜早破可能與血清中銅元素缺乏有關。這時期增加「銅」的攝入量,或可降低胎膜早破的風險。含銅量高的食物有肝臟、豆類、腰果、貝殼類海產、魷魚、墨魚、章魚、蜆肉、螺旋藻、水果等。

多進食膳食纖維 「妊娠九月⋯⋯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是謂養毛髮,致才力。⋯⋯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

古人認為胎兒九個月時,內臟和身體各部位都齊備了。在繼續維持全面營養的同時,也要有節制地補充營養,特別要控制鹽份的攝取量。恰如其份的飲食,就是令胎兒全身發展,外在包括毛髮,內在擁有良好智力的最佳方法。

這時孕媽要留意補充足夠的維他命K。維他命K是維持正常止血和凝血必需的物質,一般可從食物中攝取,母體腸內細菌也可以製造出維化命K。如果份量足夠的話,可預防分娩過程有機會出現的大量出血。母體有足夠的維他命K,也可以減少胎兒因缺乏維他命K所引起的皮下出血情況。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菠菜、萵苣、韭菜、羽衣甘藍、橄欖油、芥花油、紫菜

此外,孕晚期,孕婦普遍會出現便秘情況,這時應多吃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食物,加快腸胃蠕動。穀物類:全麥麵包、紅米、燕麥;蔬菜類:菜心、芥蘭、西蘭花、菠菜;根莖類:馬鈴薯 (連皮)、番薯;豆類:鷹嘴豆、紅腰豆、黃豆、紅豆;菇藻類:草菇、香菇、蘑菇、雲耳;水果類:橙、西柚、西梅

「清胎毒」減少新生兒過敏的機會 「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於丹田,故使關節人神皆備,但俟時而生。」

第10個月的胎兒已發育成熟,胎兒頭部進入母體的骨盆之中,只待分娩,一個新生命即將誕生。因為胎兒的生長發育已經基本成熟,因此食物的質和量,保持平穏便可以。如額外有補充鐵、鈣和魚油等補充品,可開始減量或停止服用,以免營養過剩,加重代謝負擔。熱量攝取也可調整或減少,適當限制脂肪和糖類的攝入,以免使胎兒過大,增加分娩的風險。

在平和的飲食餐單中,仍然要留意胎兒已經長大到身長約48-52厘米,體重約3000-3600克。這個小生命需要足夠的脂肪酸來滿足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優質脂肪酸在海魚和蛋類中含量較高。第十個月是蛋白質在胎兒體內儲存相對較多的時期,飲食中應加入肉類和大豆類食物,如魚、瘦肉以及豬、牛、羊的肝臟等。

為胎兒娩出作準備,孕婦應當積極儲備體力。母體如果缺乏維他命和礦物質,會容易出現倦怠、分娩時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程延長。因此每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補充足夠和不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對分娩過程順暢與否,是有很大的幫助。這時期可選的食材:烏雞、牛肉、豬手、黃鱔、牛奶、芝士、乳酪、莧菜、燕麥、紫菜、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

到大約孕三十六週,孕媽媽開始關注「清胎毒」。其實不是每一位準媽媽都需要清胎毒。胎毒多數是熱毒,若能在分娩前清除,可減少新生兒過敏的機會,減少出現皮膚問題,如濕疹,膿瘡,奶癬、皮膚紅腫敏感的情況。不少清胎毒的食療性質偏寒涼,坊間流傳不少偏方食療,通常有白蓮鬚、綠豆、西瓜、金銀花、黃芩水、豆腐花等。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若果孕婦出現暗瘡、皮疹、口氣、痱滋,或便秘、小便偏黃、口乾舌燥、皮膚痕癢等問題,便有可能需要「清胎毒」,相反,若然沒有出現上述情況,維持正常的飲食原則便可,大家應該留意,切忌人云亦云。如有疑問,應向中醫師查詢。

總論:增進食慾 減輕心理壓力 十月懷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準媽媽無論身心都處於一個具有壓力的狀態。在懷孕的最後階段,孕婦更容易出現心理緊張,而忽略了飲食的質素;也有許多孕婦會對分娩過程出現焦慮和恐懼,令胃口變差,而且覺得距離分娩的日子特別漫長。在整個懷孕過程中,除了營養角度外,也需顧及孕婦的心情和情緒狀態,家人或丈夫可以做一些孕婦愛吃的食物,既可增進食慾,又能減輕心理壓力。

以上的每月養胎飲食法,是參考古人的逐月養胎法,加上對現代的營養學知識整合而成。古人的逐月養胎法雖然年代有些久遠,但對於今現今日的現代婦女,仍有頗多可藉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