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logo

【產後調理攻略】4款必飲產後坐月湯水-廖芷茵醫師

產後調理是每位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的重要階段,透過中醫的指導,不僅能夠幫助身體迅速恢復,還能促進母乳分泌,提升整體健康。本文將詳細介紹什麼是產褥期、產後坐月四階段,以及推薦適合的坐月湯水,協助媽媽們順利度過產後康復期。

什麼是產褥期?

產褥期是指女性從分娩後至身體恢復到懷孕前狀態的這段時間,一般需要約六週。這段期間,媽媽的身體經歷了劇烈的變化,包括失血耗氣和瘀血內停,導致「多虛多瘀」的生理特點。常見症狀包括怕風、自汗、微發熱等,抵抗力較弱,需特別注意休息和調養。

產後坐月四大階段

傳統中醫將產後調理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調理重點和湯水推薦:

1. 惡露期(0-7天)

重點: 修復生產時造成的傷口
飲食建議: 清淡、易消化,避免大補及寒涼食物
坐月湯水推薦:

  • 生化湯
    材料: 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
    功效: 活血化瘀,幫助排出惡露,促進子宮修復
    注意事項:
    • 順產媽媽由第三天起服用,剖腹產媽媽由第五天起開始。
    • 最多服用7劑,每天1劑,不宜過量,剖腹產可視情況減少劑量。
    • 適用於虛寒體質、傷口癒合緩慢的產婦。
    • 不適合產後大出血、產後血熱、惡露過多的媽媽。

2. 溫補期(8-22天)

重點: 調理脾胃,補益氣血
飲食建議: 溫和進補,增強營養吸收,促進母乳分泌
坐月湯水推薦:

  • 四神湯+四君子湯
    材料: 黨參3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甘草5克、准山20克、芡實20克、蓮子20克、瘦肉300克,水1.5升
    做法:
    • 將藥材洗淨浸泡30分鐘,瘦肉汆水。
    • 冷水下鍋,水滾後再煲60分鐘即可。
      功效: 補氣健脾、養胃祛濕
      注意事項:
    • 順產媽媽在產後約1-2周排清血性惡露後可開始服用。
    • 剖腹產媽媽需待傷口癒合後方可開始。
    • 材料中黨參較平和,易引起回奶的人應選用黨參。

3. 進補期(23-30天)

重點: 養肝腎,大補元氣,增強體質
飲食建議: 適量加入高營養補品,避免過量進補導致便秘或堵奶
坐月湯水推薦:

  • 補氣養血烏雞湯
    材料: 當歸10克、黨參15克、紅棗8粒、山藥15克、北芪10克、生薑2片、烏雞1隻,水1.5升
    做法:
    1. 將雞洗淨切塊汆水,紅棗去核,藥材洗淨浸泡。
    2. 將全部食材放入鍋內,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小時即可。
      適合人群: 適合產後疲乏,易眩暈、頭痛、手足冰冷的媽媽
  • 北茋杞子燉海參湯
    材料: 浸發海參1-2條、北芪10克、紅棗3粒、杞子3克、生薑2片、瘦肉適量,水2-3碗
    做法:
    1. 藥材浸洗,紅棗去核,海參和瘦肉汆水。
    2. 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入清水,隔水燉2小時即可。
      適合人群: 產後口干舌燥、便秘的媽媽
      功效: 補腎益精、養血潤燥

4. 保養期(31天後)

重點: 身體機能恢復,逐步回復正常作息
飲食建議: 維持清淡飲食,適量溫和運動,根據體質選用不同食材調理
注意事項:

  • 忌節食減肥,保持均衡營養
  • 按體質選用適合的食材調理

體質調理建議:

體質特徵食材
陽虛手足肢冷、疲乏、腰痛鹿茸、羊肉、杜仲
氣虛易感冒、氣促、胃口差、多汗北芪、黨參、五指毛桃
血虛面白唇淡、眩暈、心悸當歸、紅棗、阿膠
陰虛心煩失眠、大便乾、口乾、皮膚乾燥痕癢花膠、沙參、玉竹、石斛、百合

產後常見疾病

  • 產後惡露不絕
    血性惡露超過2周或非血性惡露持續3周或以上。
  • 產後身痛
    肢體或關節出現酸楚、疼痛、麻木。
  • 產後大便難
    產後飲食如常,但大便卻乾結或數日不解。
  • 產後缺乳
    產婦乳汁甚少或無乳汁可下者。

治療方法

  • 氣血不足:
    媽媽體質較弱,或生產後傷及氣血,休息不足。
    治療: 健脾,補氣養血為主,增加營養的吸收。
    中藥配合食療: 小米、南瓜、准山、花生豬腳湯。
  • 經絡不通:
    乳汁運行不暢,與產前後情緒有關。
    治療: 疏肝理氣為主,調節心情。
    方法: 針灸和穴位按摩治療(乳根穴、膻中穴)。

產後何時食豬腳薑?

  • 功效: 祛風散寒,活血祛瘀。
  • 不宜過早服用,避免剌激傷口引致發炎。
  • 食用時機:
    • 順產媽媽排清惡露後可食用。
    • 剖腹產媽媽待傷口癒合後(溫補期)可食用。
  • 適合人群: 大部分母乳媽媽。
  • 注意事項: 如果有上火情況,要減少進食次數。

如何進行產後調理?

產後調理不僅僅是湯水的選擇,還包括整體生活方式的調整。以下是一些中醫建議的產後調理方法:

飲食調理

  • 均衡飲食: 多攝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蔬菜水果。
  • 適量進補: 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湯水和補品,避免過量進補導致不適。
  •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以防引起體內熱量過剩,影響恢復。

情緒管理

  • 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產後憂鬱,適當休息和放鬆心情。
  • 減少壓力: 通過親友的支持和適當的活動,減輕心理壓力。

環境衛生

  • 保持居住環境清潔: 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良好通風: 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潮濕環境影響體質恢復。

產後調理是每位新手媽媽不可忽視的重要階段,通過中醫的指導和合理的湯水選擇,能夠有效促進身體恢復,提升母乳量,保障母嬰健康。在選擇湯水和調理方案時,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情況制定最適合的調理計劃,確保產後康復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