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地媒體報道國家疾控局數據,顯示今年2024年4月百日咳發病數突破9萬,較去年同期1074宗,激增83倍,單4月死亡數有7宗。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的呼吸道疾病,能通過飛沫傳播,初起與普通咳嗽相同之後日益加重,嚴重時會影響飲食及呼吸,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肺炎、痙攣、腦病變。接種疫苗及自然感染均不能建立終身免疫。百日咳常見於嬰幼兒,但成年人亦有可能感染。而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數字顯示,今年2024年1-4月呈報的傳染病數字為28宗,19宗為嬰幼兒或兒童。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數目 | 20 | 30 | 50 | 31 | 69 | 110 | 96 | 22 | 2 | 3 | 15 |
百日咳 VS 感冒咳嗽
症狀 | 百日咳 | 普通咳嗽 | 肺炎咳嗽 |
咳嗽特徵 | 劇烈、頻繁,痙攣性咳嗽,有「雞鳴」聲 | 輕微至中度,聲音較輕 | 劇烈,痰多 |
咳嗽持續時間 | 持續數週至數月 | 持續數天至數週 | 持續數天至數週 |
痰液 | 少痰 | 無痰或少痰,色白或透明 | 痰多,痰黃、綠或帶血絲 |
伴隨症狀 | 夜可能引發嘔吐、面部潮紅 | 流鼻涕、喉嚨痛、打噴嚏 | 高燒、呼吸困難、胸痛 |
發熱 | 初期可能有輕微發熱 | 常伴有輕微發熱或無發熱 | 高熱,持續時間長 |
全身症狀 | 一般無 | 乏力、食慾不振可能出現 | 乏力、寒戰、食慾不振 |
百日咳潛伏期通常為7-10天。臨床可分為三期:
卡他期
- 時間:持續約1-2週。
- 症狀:類似普通感冒,患者出現輕微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眼結膜充血,可伴有低熱。這一階段傳染性極強,但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痙咳期
- 時間:持續約2-6週或更長。
- 症狀:出現陣發性痙咳,由單聲咳嗽演變成連續甚或十幾聲咳嗽,直到咳出黏痰或胃內容物吐出。咳嗽伴有特徵性的「雞鳴」吼聲,反覆發作。可能導致嘔吐、面部潮紅、舌頭突出和呼吸困難。新生兒和嬰兒常無典型痙咳,而表現為窒息、抽痙,面唇青紫等危症。此階段傳染性仍然存在,但較卡他期減弱。
恢復期
- 時間:持續約2-3週或更長。
- 症狀:咳嗽次數和嚴重程度逐漸減少,咳嗽聲音變輕,無「雞鳴」聲。整體狀況逐步好轉。
中醫治療百日咳
百日咳被稱為「頑咳」,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肺氣上逆。可分卡他期、痙咳期、恢復期論治,再配合每位病人症狀、體質處方。
1. 中藥:
初咳期以辛溫散寒宣肺、疏風清熱宣肺;痙咳期以化痰降氣、瀉肺清熱;恢復期以養陰潤肺、益氣健脾。
2. 針灸:
針灸可緩解咳嗽,痰多症狀。常用穴位如肺俞、尺澤、天突、列缺、豐隆等。
3. 小兒推拿:
對於嬰幼兒,可以通過按摩特定穴位,如退六府、推脾經、揉小橫紋。促進肺部功能恢復,減少咳嗽發作。
生活調養建議
- 避免辛辣、油膩和寒涼食物,飲食富營養易消化。
-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吸入煙霧和刺激性氣體。
-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 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度的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 百日咳屬傳染病,需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到人多擠逼地方,佩戴口罩。
- 腸道菌群參與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營養代謝、抵抗病菌侵襲。適當服食益生菌可調節患兒腸道菌群,有助預防或緩解咳百日咳。
注意事項
出現劇烈咳嗽、喘鳴或咳嗽後嘔吐並持續至少2星期而無其他原因,需考慮是否感染百日咳,需要時就診西醫檢測。如果兒童長時間發燒和咳嗽,且在咳嗽時出現嚴重的氣喘情況,應立即送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