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logo

【小兒濕疹發病率上升,每五名中便有一名患病】 廖芷茵醫師

濕疹位居本港皮膚病榜首,發病年齡廣泛,小兒濕疹在香港十分常見,根據醫務衛生局的統計,平均五名兒童中便有一名患有濕疹,常見的症狀包括紅疹、痕癢、滲水、皮膚乾燥、脫屑等。根據香港大學全港中小學學童敏感病發病率研究結果顯示,在1,165名小一及小二受訪者中濕疹的發病率為41.6%,這可能與遺傳因素、負面情緒、缺乏睡眠、不良飲食習慣(攝取太多加工和高糖份熱量食品)、新冠肺炎和氣候環境有關,導致兒童免疫系統失調,令身體對很多事物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繼而引發濕疹。雖然濕疹易反覆,但通過飲食調理和治療可以控制發病程度,改善症狀。

腸道健康與濕疹的關係

人體大約七成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裡,是身體抵抗病毒和過敏原的首要據點。當腸道失衡,免疫系統難以防禦病毒及致敏原,容易釋放發炎因子,進而誘發濕疹等問題。中大醫學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梁廷勳指出,腸道微生態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研究已明確指出,腸道微生態的改變與濕疹的發生、持續性和嚴重程度密不可分。因此,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徹底解決濕疹問題的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攝入,同時減少加工食品、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攝取量。益生菌食物包括泡菜、納豆、味噌等發酵食品,而益生元則主要存在於全穀根莖類(糙米、番薯)、和各種蔬果中。這些食物有助於促進益生菌的增殖和生長,從而增強兒童的免疫系統。相對地,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人造色素等成分則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影響腸道健康。

中藥改善腸道健康,食得痾得濕疹減輕

中藥通過保護為腸道黏膜屏障、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和抑制病菌的繁殖,從而達到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的作用。從現代角度分析,有研究顯示火麻仁油具有調節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水平的作用、白术中的活性成份能抑制害菌的生長繁殖。以中醫角度來說,治療小兒濕疹以健脾為主,小兒臟器嬌嫩,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消化食物和排便功能一旦出現問題,水液代謝和氣血運行受到障礙,導致濕熱蘊結,發於肌膚而至濕疹,假如不加處理,長遠會導致脾胃虛弱,營養難以吸收,影響免疫力及發育

在對抗濕疹時,家長和孩子都應盡量保持輕鬆的心情,避免過分擔憂,情緒問題亦是影響濕疹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思傷脾」,過份緊張亦會影響脾胃健康。如有濕疹的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從而了解如何針對性處理濕疹,更能有效地控制濕疹的症狀。

益生菌種類

1. A菌(嗜酸乳桿菌Acidophilus)

此菌會分泌乳酸,以維持腸道菌群健康,可增強免疫力,並抑制陰道黴菌生長。

2. B菌(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比菲德氏菌具有雙歧構造,可定殖於腸道,使腸道菌群正常生長,能抑制壞菌、促進腸道蠕動的功能。

3. C菌(乾酪乳酸菌Lacticaseibacillus casei)

可預防腸道不適症狀,抑制過敏物質釋放,提升免疫力,使腸道菌群正常化。

4. 乳酸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避免消化性疾病(腹瀉,腸胃炎),加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5.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長雙歧桿菌除了可改善乳糖不耐症,避免腹瀉、食物過敏和病原菌的增生外,還可預防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