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痛自救指南
急性胃痛多由胃部痙攣引起。正常胃腸時刻都在做規律蠕動,當胃腸運動功能失調,便會出現胃痙攣,引起胃痙攣的原因很多,如飲食不潔、受涼、情緒困擾等。胃痙攣常提示急性腸胃炎等疾病。治療上主要是解痙止痛。中醫常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胃痛,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凡腹痛皆用芍藥,其機理主要用白芍平肝柔肝,炙甘草健脾胃,現代藥理來說就是解痙。
另外,有部分胃痛是由胃脹而成,由於消化不良,胃中食物長時間滯溜,令胃脘脹氣,可伴有噯氣、打嗝,進食後加重的症狀,一般疼痛不劇烈。還有因胃酸導致的腹痛,表現為持續腹痛,饑餓時加重進餐後緩解,可伴有反酸,燒心感。嚴重者可能會造成胃潰瘍甚至穿孔。
切忌藥石亂投
胃痛時不要亂服“止痛藥”,因為撲熱息痛paracetamol、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常見副作用便是腸胃不適,對胃黏膜損傷。
3大止胃痛穴位
穴位按摩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紓緩一般胃痛,按壓梁丘、足三里、中脘穴,對胃部急性疼痛有顯著效果。
梁丘
陽明經郄穴,主要用於治療胃部急性疼痛。
手法:梁丘位於大腿前則,髕骨上方約兩橫指寬處。用拇指按壓此穴,逐漸加大力度,感到局部酸脹感為宜,持續按壓1-2分鐘。
足三里
胃經下合穴、原穴,治療胃經急病。這個穴位是保健強身的重要穴位之一。
手法: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髕骨下方約四橫指寬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此穴,感到局部酸脹感為宜,持續按壓1-2分鐘。
中脘穴
對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有良好療效。
手法:位於腹部正中,肚臍上方約四橫指寬處。胃痛時不要用力向下壓,而是以掌心或手指摩動皮膚,直到局部發熱血下滲透,維持1-2分鐘。
三個穴位配合能有效解除賁門、幽門、胃體之痙攣,使胃脹力恢復正常,達到解痙止痛功效。
出現危險警號必須當心留意
胃痛雖然相對常見、普遍,經休息能自我緩解。但遇到下列狀況,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有生命危險,應急症治療。
- 腹部肌肉僵硬/按壓腹部放開時疼痛:若有這兩個特點,高度懷疑是腹膜炎導致。腹膜炎可能是可硬化、胰腺炎、潰瘍性胃穿孔等腹部急症引起。
- 吐出鮮血或血塊:若上消化道、胃部出血,患者容易吐出鮮血或血塊
- 排出大量鮮紅糞便或黑色糞便:腹痛伴有鮮紅糞便,有機會是腸道出血,如果是大便末端少量鮮血則有機會是痔瘡出血,未需急症治療。黑色糞便伴有刺鼻腥味,有機會是胃部出血,鮮血經胃部消化會變黑。
- 伴隨高燒:腹痛伴隨攝氏38度高燒,遲遲無法退燒,應就診檢查發燒原因。
飲食建議
避免肥膩食物:脂肪類、油炸類、芝士等,難以消化加重胃部負擔。
避免辛辣濃味食物:辛辣、咖喱、濃茶、咖啡等食物容易對胃腸道刺激、也會增加胃酸分泌。
減少用餐份量:不用勉強一天三餐、份量,視乎腸胃狀況。